Skip to main content

象与骑象人

cover cover

书名: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

中文简体:《象与骑象人

内容简介

《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

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把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归结为10个假设,放在科学的天平上,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海特提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得人们常常陷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争战之中,而这种争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也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乔纳森•海特融合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大量饮用了古今东西方哲学、文学与宗教中有关人的心理的看法,继而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关于古老的关于幸福的假设。

乔纳森•海特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之前很多的所谓的“古老智慧”并不是真谛,而且还让我们懂得,如何积极地、理性地去寻找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目录

前言 10个幸福假设

第一部分 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 人象对峙

第1章 分裂的自我,使你产生心理冲突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它们往往意见相左,各行其是……

Key Points 4种自我分裂

阻碍幸福的3个障碍

第2章 是什么令你不幸福

人生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而我们的人生就是自己心理创造出来的产物,一切都是思想在作祟。只有在我们了解自我是分裂而非一体的,了解人有消极情绪倾向及不同情感风格后,才能帮助我们面对人生。

Key Points 令你感到不幸福的3个原因

改变思维方式的3种方法

第二部分 我们如何相处 大象的力量

第3章 互惠

“互惠之道”可以说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一剂大补贴。只要使用得当,便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强化、延长及活化的效果。互惠之道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

Key Points 互惠的应用

如何提升互惠技巧

第4章 自以为是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只有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不会再那么受自身偏见所困,不会再那么爱说教,也不会再那么容易与人争论、与人冲突。

Key Points 是什么让我们虚伪

为何会有邪恶与残暴

如何寻得完满之道

第三部分 追求幸福的方法 驭象之道

第5章 幸福来自何处

在“心流”状态中,象与骑象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时,大部分都是象处于主导,一路顺畅地向前奔跑,而骑象人则完全沉浸其中,搜寻问题与机会,协助象顺利前行。

Key Points 幸福的两个原则 • 幸福方程式

如何寻找幸福

重新思考幸福的假设

第6章 爱与依恋

成人的爱情关系是由两个古老的连锁系统建立而成的:将孩子跟母亲联结在一起的依恋系统,以及将母亲及孩子联结在一起的施爱系统。依恋与感情关系可能会带给我们痛苦,就像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不过,他人也是天堂。

Key Points 何为“真爱”

关于依恋与爱的是非题

第7章 心理的成长

逆境之所以是人类追求完善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因为逆境迫使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有机会注意到其他歧路,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终点。人在饱受创伤之后,会被迫努力振作起来,借助更高的人生价值,以作为统整自己生命的力量。

Key Points 创伤后成长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第8章 道德的成长

培养美德听起来像是份苦差事,事实上也常常如此,但是如果我们把美德想成卓越的能力,那么只要运用自己原有的人格优势,就可以培养出各种卓越的能力,因为只要我们努力表现原有的人格优势,就会有所回报。

Key Points 人为何会迷失在道德迷宫中

6种美德与24种人格优势

第四部分 追寻人生的意义 驭象而奔

第9章 灵性的觉醒

我们可以成神,也可以成魔。这完全取决于你。如果我们的想法像神那么神圣,我们就会成神,但如果我们的想法像恶魔那么邪恶,我们就会成魔。内心有神性的人,就是神。

Key Points 社会空间的3个维度

提升感与人类之爱

为何“自我”成了追求精神提升的障碍

第10章 人生的意义

就跟植物需要阳光、水及土壤才能成长、繁茂一样,人需要爱与工作、全心投入,人也像蜂群一样,能从群体之中感受到超越自我的意义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能与这几个客体之间建立美满的关系,人生的目的及意义就会自然浮现出来。你会意识到,你的人生是好的。

Key Points 人生意义的两个子问题

什么能令你感受到“人生本身”的目的

最后的话 幸福自现:平衡之美

读者评论

乔纳森·海特 (Jonathan Haidt) 是一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和谐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幸福假说》致力于在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实现富有成效的平衡。

这本书的首要隐喻是将心灵描绘成一头大象和它的骑手,海特用它来探索进化心理学的见解。这里的关键是自动和受控过程之间的区别。骑手代表理性(一个受控的过程),它已经进化为为大象服务,而大象代表其他一切(直觉、本能和本能反应等自动处理)。骑手和大象一起工作时效果最好,骑手可以影响大象,但骑手并不负责,Haidt 详细说明了骑手和大象之间的互动如何以及为什么经常失调。尽管心灵分裂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 Haidt 对这一观点提供了一种发人深省、科学更新且站得住脚的解释。

海特认为“没有好坏之分,但思考使之成为好坏之分”这一概念是许多古老智慧的根源。海特认为这种斯多葛学派和东方人通过接受来追求宁静具有有益的一面,但认为这只是幸福方程式的一部分。就这种追求的重要性而言,对西方圣贤的一个特别批评是,他们将理性洞察力视为一种产生自由的工具,这与我们对心灵的现代理解不符。虽然我确信海特不会劝阻读者不要去讨论马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或波提乌斯(Boethius),但他更喜欢认知行为疗法,因为它是波提乌斯式认知重构活动的科学更新版本,它考虑到了强大的大象及其倾向——从我们进化的消极偏见中可以看出——悲观。正如 Haidt 所说:“认知疗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教骑手如何训练大象,而不是如何在争论中直接击败它。Haidt 也是冥想的忠实粉丝,冥想是一种直接驯服和平静大象的古老做法。Haidt 也是 SSRI 的支持者,例如 Prozac,并认为由于我们的情感风格——反映了我们的方法和戒断系统之间的力量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尽管冥想和认知疗法表明显然有一些自我提升的空间),SSRI 可以使一些“皮层彩票”的失败者受益,否则他们缓解抑郁症的前景可能非常有限。 焦虑等。

Haidt 指出,群体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惠的“以牙还牙”战略实现的,并表示这种行为对个人幸福绝对至关重要。然而,也存在一些棘手的并发症。表面上是一个好的团队合作者比现实更重要,当我们自己不顾事实地确信这些意图时,说服他人相信我们的善意会更有效。海特指出,“我们装备精良,可以在一个充满声誉操纵的马基雅维利式世界中战斗,而我们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就是妄想我们是非战斗人员。 这既适用于作为个人的个人,也适用于他们认为是群体成员的个人。海特探讨了内心的律师、玫瑰色的镜子、天真的现实主义和纯粹邪恶的神话等概念,以论证我们已经配备了进化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使我们容易陷入虚伪、自以为是和道德冲突。海特还认为,进化压力肯定导致了经常毫无乐趣的“老鼠赛跑”追求及其随之而来的担忧:“大象在乎声望,而不是幸福。

追求幸福需要意识到我们都倾向于玩的各种自我推销游戏并感到不满——看看他关于进步和适应原则的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与幸福之间的弱关系——并朝着新的方向前进。海特认为,逆境对于帮助人们重新评估和做出有意义的改变生活至关重要,并在他认为的人格三个层次(基本特征、特征适应和生活故事)之间发展更大的连贯性,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人类的繁荣。他谈到了很多关于创伤后成长的内容——他认为如果认真对待这一见解,将对我们如何构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Haidt 承认,一个人可能会经历太多的逆境,而且它可能会打击人生中无益的阶段。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 20 多岁时经历逆境,往往是最有利可图的。尽管 Haidt 在他的书中没有提到它,但这里的一个明显应用适用于大学校园。海特是大学阶段著名的言论自由捍卫者,他对政确正统观念对智力探究的愚蠢影响表示遗憾;如果他关于 20 多岁是经历创伤后成长的最佳时间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也可以批评当代大学校园中的 PC “雪花文化”,认为这是由于过度庇护而抑制个人发展的一个因素。

Haidt 提供了一个幸福方程,H=S+C+V,其中 S 代表生物设定点(情感风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C 代表条件(其中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另一些是可以改变的),V 代表自愿活动。斯多葛派或东方圣人会将幸福方程式定义为仅仅 H=S+V,所讨论的志愿活动是那些促进平静接受的活动,从而改善 S. Haidt 建立在这个起点上,然而,坚持认为是的,有条件和其他志愿活动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关系对 Haidt 来说很重要,通过探索依恋理论,他特别主张陪伴之爱是绝对可以提高幸福感的条件。利用 Mihalyi Csikszentmihalyi 的学术研究,他指出了促进“心流”的活动也是幸福方程式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如果人们可以称之为“东方智慧”的东西教导幸福可以在内心找到,那么海特说,幸福可以在内在和外在找到,尽管我们需要非常敏锐地知道在自己之外在哪里寻找它。

海特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幸福观。我们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找到爱,并努力找到心流——理想情况下在我们的工作中——但 Haidt 更进一步,谈到了“重要的参与”,一种以心流体验和意义为特征的与世界的关系。海特的重要参与优先考虑旅程而不是目的地,这一观点与他对效果动机和相关进展原则的看法非常吻合。对 Haidt 来说,至关重要的参与是另一种说法,即工作已经变成了看得见的爱。海特修正了对幸福的看法是,它“来自两者之间”;由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存在重要的参与,因此这种正确的关系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

因此,海特强调了物理、心理和社会文化领域之间跨层次连贯性对于创造有利于幸福的意义感的重要性。自由派无神论者海特——他从那时起就开始称自己为政治中间派——因此欣赏保守的、涂尔干式的关于“社区”对人类繁荣重要性的见解,认为“品格”的伦理学方法优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双关”方法,认为美德行为有利于幸福,认为“神圣”的感知是人类的自然和高尚的。 不管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并赞赏地写了大卫·斯隆·威尔逊 (David Sloan Wilson) 的工作,将宗教视为一种旨在促进跨层次连贯性的进化群体适应。海特认为科学界应该接受宗教信仰是人性中正常和健康的一面,也许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从宗教人士那里学到一些东西,无论他们是否相信上帝。

海特的书读起来很愉快,激发了我对他在他的论点中编织的许多作者和文本的兴趣。除了开辟新的视野和为一系列主题提供思考食粮外,海特手中的进化心理学还有助于支持“美好生活”中历史悠久的组成部分,例如家庭、职业召唤、信仰和社区。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在我看来是他重视重要参与的一个例子。

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